彭湃之城   关注彭州   彭州三线建设 | 在锦江厂理发
返回列表
查看: 13339|回复: 0

彭州三线建设 | 在锦江厂理发

[复制链接]

5877

主题

1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688
发表于 2024-12-10 11: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







在锦江厂理发

三线企业锦江厂的生活区,是在彭县隆丰镇的集埝大队第三生产队,一个东西宽五十余米,南北长七百余米的狭长山坡上,占地约二百五十五亩。这个地方到附近的桂花、隆丰、关口三个场镇,骑自行车要半个多小时,步行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在1970年至1983年这段时间,对于生活在锦江厂的职工而言,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在这里理发很不方便。
115902wyq4rj9rvqnmjh6n.png

锦江厂生活区邮电楼旧址

锦江厂的后勤部门,在储有文、裘志钧几个人的张罗下,在生活区招待所的二楼搞了一个理发店。并且指派上海人胡新明,去上海的理发店专门培训了半年后,才回到锦江厂的这个理发店开张营业。后来又由当地招工进厂的陈文华从胡新明那里学技术,并把在隆丰镇街上开理发店的李中华请过来,先后打理这个理发店。理发店的椅子、推子、吹风、火钳、烘罩、药水、洗液、卷发器、工作服等都是从上海订购过来的,刚一来到这个地方,还以为进了上海的某一个理发店。这个在招待所二楼的理发店,其男女理发也完全是上海那边的样式和程序,女头有洗、剪、卷、烫、烘、吹、上油、定型等几个程序,男头要经过洗、剪、推、烫、吹、修面几个回合,是地道的“上海风”。理一次发,女头要一个小时左右,男头也要四十分钟以上,而理发店往往只有一个理发师傅。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只需要简单的洗、推、修面,弄个平头的人来说,如果理发要等上四十分钟或一个多小时,早就等得不耐烦了,所以来这里理发的人也不多。我清楚的记得,我们这批进厂的二十个人,就只有李吉东和刘越去理过一次发。当然,锦江厂肯定有人会说,厂团委和技工学校子弟学校不是在搞义务理发活动吗?只是这个义务理发活动仅在每年的3月5日和5月4日,这种特别的日子里才非常高调的搞一次,根本没有形成常态。

115902oma1zrho6eir0rwf.png
锦江厂生活区招待所旧址

对于我而言,每个周末是可以回到彭县天彭镇去找个地方理发的。但是因为我基本上都在连班加班,或者又是参加这样那样的夜校培训班,就很少回到天彭镇去,在锦江厂我就特别注意每月理发这件事情。刚开始我去离锦江厂只有两百米远的另一个三线企业九一三厂,他们的生活区外面右手边,就是今天的双松村村委会斜对面有一个理发店,这个理发店是用竹笆子围起来的一个小店,这里有两个男理发师。可是九一三厂男职工来这里理发的人也很多,加上我这类外单位的人插进来,人员就显得更拥挤了,每次理发都要两个小时的样子。大约在1983年的时候,锦江厂电影院斜对面,就是隆桂公路旁边,集埝大队第三生产队,一个背有些驼名字叫周善兵的人开了一个理发店,这样我就不用去九一三厂生活区,蹭别人单位的理发店理发了。于是我开始光顾残疾人开的这家理发店,每次进店的时候我都会问理发师傅在我前面有几个人?而这个理发师傅总是回答我前面隔有两三个人。结果一等就是半天,他说的隔两三个人实际就是两个加三个等于五个甚至七八个人,在这个地方理发我觉得还是不方便。
115902k6yyybb6dydx6e7c.png

锦江厂生活区邮电楼底楼理发店旧址

在厂里的各单位混熟悉了,我知道在总泵、偶件、机修、工具几个车间,还有劳资科、生产科、技术科等好几个单位,他们都有自己的理发师傅。我发现工具车间理发的人相对要少一些,于是我就经常去他们车间理发。在锦江厂只要你不耽误工作,或者工厂在这些天没有特别的安排,比如突击完成生产任务,接待上级部门检查等,在上班时间去理发,相关领导是不会过问的,而且各单位的理发师就是各级领导安排的。去工具车间理发,前面最多有一二个人,我很快就可以坐在理发的位子上。负责理发的师傅叫张禄良,他的本职工作是平面刮工,相对每天都有空余时间。他的理发手艺是从部队上带到锦江厂的,他的一番操作也有当兵时的那股作风,像我这样的平头,他最多五分钟就可以搞定。所以本车间和其他车间科室的人都愿意来找他理发,每次理发张禄良师傅就只收一角钱的工钱。

115902kc3gyzpi3b71vy3y.png

锦江厂工具车间旧址局部


在锦江厂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在上海人、无锡人、天津人、东北人的家里,他们都有一套理发烫发的工具。在休息时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或同事之间,就互相解决了理发烫发的事情,一些师傅还把这个方法传授给了同住一栋楼新结婚的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我也开始学习理发技术。锦江厂在招待所开的那个理发店,由于程序复杂和理发师傅人手少等原因,特别是理发烫发的“上海风”已经被沿海过来的“广州风”所代替,光顾这个理发店的人越来越少。在1990年前后,这个理发店就关闭了,其地盘也变成了小食堂的餐厅。李中华师傅重新回到隆丰镇街上开店,陈文华师傅去了拉丝车间工作。

115902qwyeaz2dgyjgj6gg.png

锦江厂坦克旅团员青年组织的义务理发活动

115902h75uhihqulfhqqm7.png

锦江厂职工义务理发(一)

在锦江厂招待所这个理发店关闭的时候,隆丰镇先后有两三批人在锦江厂邮电楼底楼,朝着陡溜子坡坡右手边的一个地方,开了一家可做男女理发烫发和美容保健的理发店,这个理发店一开起来生意就相当不错。在这个理发店时间做得最长的是一对夫妻,男的叫鄢继培女的叫钱小英,他们是1996年9月来到这个理发店的,男的做男头女发,女的就专做美容保健。一直到2011年5月,这个夫妻理发店因为锦江厂职工的减少和店面漏雨严重而不得不关闭,他们去了今天的丹景山镇南安大道菜市场正门右边另开了新店。

115902dxkrzxh3ysrjjhxi.png

锦江厂职工义务理发(二)

一件平常的理发小事,见证了锦江厂几十年生产生活的日常,见证了锦江厂人的智慧,更是见证了一段时代的变迁。我至今也不会去街面上的理发店理发,这倒不是我不愿支付理发的钱,而是在家里自己给自己理发,是我早已经形成的一个习惯。


作者简介

115903caix8r8ydd4sriha.gif

陆仲晖,男,汉族,1958年10月生,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彭州分会主任委员,锦江油泵油嘴厂退管站党委书记、站长,主编多本锦江油泵油嘴厂历史丛书。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史志彭州 《彭州三线建设 | 在锦江厂理发》[阅读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2 | 帖子: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