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1.优化户政业务办理。开通人才落户、集中用工人员及其他急需用证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绿色通道。推动全国24个省份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临时居民身份证川渝黔滇“跨省通办” 和26个省份户口迁移、户籍类证明 “跨省通办”业务办理。
2.优化出入境服务。对出(国)境参与重点工程项目及有组织劳务派遣、就业,从事商务、科研等开辟“绿色通道”。外籍人才居留许可申请材料,可由公安窗口人员代为递交并在签证办结后送证上门。
3.优化特种行业申请备案。将新申办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入网企业材料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将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已入网企业申报购买、运输证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将公章刻制公司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压缩至1至2个工作日。
4.优化交管便民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为在彭出租、公交等运输企业车辆(除大中型客车)开展专门查验。
5.提升货运通行效率。对4.5吨以下货车不再细分限行吨位,逐步放宽中型厢式、封闭式货车通行限制。对新能源配送货车给予延长通行时间、扩大通行范围等便利。
6.优化“一站式”诉讼服务。高效运行彭州市民营经济司法护航基地,统一归口受理涉民营经济司法服务事项。优化12368助企服务热线,形成“一站式办理、一张网建设、一体化服务”的诉讼服务体系。
7.强化公证服务便捷性。开通涉企公证绿色通道,全程跟踪服务。对于事实清楚、材料充分的涉企公证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
二、打击违法犯罪,进一步营造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
8.依法惩治侵害企业利益行为。及时立案查办、依法处理破坏市场正常竞争秩序、虚假诉讼以及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资金等犯罪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高利放贷等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涉黑涉恶犯罪,持续净化市场环境。
9.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权利。对刑事强制措施和涉案财物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采取不当的,及时撤销、变更或解除。在处理企业犯罪时,不得牵连企业家个人合法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
10.依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庭(彭州)巡回审判点,针对“六个一”特色产业核心技术、关键环节、产业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及时高效。依法严惩制售假冒伪劣、网络侵权、侵权地方品牌等犯罪,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全方位保护。
三、规范执法司法,进一步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11.依法强化企业胜诉权益兑付。将法定案款发放时间再压缩。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已履行完毕或具有其他法定事由的被执行企业,帮助恢复信用。
12.规范经济案件立案审查机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界限。对生产、经营、融资活动中的创新创业行为,只要不是刑法明令禁止的,不以刑事手段干预。
13.坚持护航企业长效发展。聚焦涉企案件暴露出的公司治理、行业监管等问题,制发司法建议书、检察建议书、公安提示函,帮助企业预防法律风险。
14.缩短涉企诉讼案件审理周期。优化涉企小额纠纷简易程序诉非衔接机制,依法拓展涉企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力争将涉企简单案件平均办理时间降至6个月以内。
15.深入推进柔性执法司法。深入实施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首违不罚、不予行政强制措施清单。灵活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16.强化破产制度救危治困功能。对于适应市场需要、具有发展潜力和经营价值的危困企业,积极引导优先适用预重整、重整、和解程序。强化破产办理府院联动。压缩破产案件办理时间。
17.强化执法司法监督。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加强对“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有机衔接。
四、拓展职能作用,进一步提升惠企利民的服务水平
18.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打造彭州市法务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集公共法律服务、智慧法务、法治文化交流等全链条法律服务保障。开展法治体检、涉企法治宣传,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职工法治培训等。
19.强化企业诉求办理实效。融入“12345”亲清在线,通过“全国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12309检察服务中心”“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掌握回应企业诉求。
20.促进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涉企纠纷化解新模式。加快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提升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