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之城   关注彭州   大唐顶流在彭州,高适与杜甫的“饭票情缘”
返回列表
查看: 10021|回复: 0

大唐顶流在彭州,高适与杜甫的“饭票情缘”

[复制链接]

6936

主题

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074
发表于 昨天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彭州,这座坐落于成都平原西北部的千年古城,自古便是蜀地文明的摇篮。北纬30°的神秘经纬线穿越此地,孕育了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古蜀密码,也滋养了历代文人的诗性灵魂。从王勃“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的盛赞,到陆游“一朵妖红梦里看”的牡丹追忆,彭州的山川风物始终是诗人笔下的灵感源泉。  


162714obelrrk7onrbnbow.png


而在这片土地上,唐代诗人高适与杜甫的足迹尤为深刻。高适以彭州刺史的身份在此主政,杜甫则在颠沛流离中视彭州为困顿生活的希望灯塔。他们的诗作,不仅记录了个人命运与时代的碰撞,更让彭州成为盛唐至中唐文化转型的见证者。






高适:边塞豪情与宦海沉浮中的彭州诗篇



162714dj1ygq1y1qq8woqo.gif


公元759年夏,59岁的高适自长安赴任彭州刺史。彼时的他,虽因平定永王璘之乱有功,却因朝中谗言被贬外放。赴任途中的《赴彭州山行之作》,正是其复杂心境的写照,也是他上任途中的第一条“朋友圈”: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162714iuq5cq85iqhyq5jc.png


诗中,彭州山水的雄奇与旅途的孤寂交织。峭壁峥嵘、鸟鸣林幽的景致,暂时抚慰了诗人“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的羁旅愁绪。这种对自然的沉浸,既是对仕途失意的逃避,亦是对生命本质的叩问。  


162714wqk9g28g8xbaozb0.jpeg


高适在彭州所写的其它诗歌中,凡涉及当地风光的莫不如此,这决不是一时的偶然,而是彭州雄奇秀美的山水给他的诗歌注入了新的元素。


162714dp0qt4yknyy8knr7.jpeg


高适在彭州只生活了不到一年半时间。然而,据《彭州历代诗钞》载,高适在彭州的诗作一共有六首,即《赴彭州山行之作》《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时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赠杜二拾遗》《寄宿田家》《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162714yy95djyfap5jjffh.jpeg


作为彭州最高行政长官,高适的诗作中少见边塞诗的金戈铁马,却多了几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他在任期间,曾多次接济流落成都的杜甫,赠米赠粮,解其燃眉之急。杜甫在《酬高使君相赠》中感慨:“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字里行间尽显患难真情。  






杜甫:草堂岁月里的彭州守望



162715tumdwe57wzdll52e.gif


杜甫与彭州的缘分,始于乱世中的一次生死相托。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家逃难至成都,高适时任彭州刺史,不仅资助其修建草堂,更以“人日诗”缔造了一段文学佳话。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162715yof6zff6oaoh2ogo.png


这首写于正月初七的诗,以“明年人日知何处”的苍凉发问,道尽乱世飘零的无奈。十年后,当杜甫在湘江舟中重读此诗,高适已逝五年,他含泪写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句“迸泪幽吟事如昨”,将友情升华成跨越生死的文学对话。

   162715f40bjg4gxc6vjmdv.jpeg


杜甫对彭州的依赖,更体现在生存层面。困顿时,他直白求助:“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安定后,他细数彭州风物:“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甚至将彭州禄米的香甜写入诗行。彭州于他,不仅是友情的象征,更是乱世中难得的温饱依托。






不解之缘:彭州何以成为诗人的精神原乡?



162715q10uzvm1sijmf31g.gif


地理的避难所 


162715b0fdud7c0x7zzhhl.jpeg


彭州北依龙门山,南接成都平原,险峻与丰饶并存。对于高适,这里是宦海沉浮中的一方静土;对于杜甫,则是烽烟之外的桃源。丹景山的层峦、湔江的流水,既提供了创作素材,也抚慰了诗人的焦虑。  


文化的共生性 


162715ei8ghxguq845gags.jpeg


彭州自古是道教发源地与佛教圣地,儒释道交融的文化底蕴,与诗人“致君尧舜”的理想、乱世修心的需求不谋而合。高适的“忘机”之叹、杜甫的“草堂禅意”,皆暗合此地“天人合一”的哲学传统。  


友情的见证者 


162715j6jtiibr37ji8r81.jpeg


高适与杜甫的交往,始于盛唐梁宋漫游的青春岁月,终于蜀中的暮年相扶。彭州作为这段友情的枢纽,见证了从“诗酒唱和”到“生死托付”的情感升华。他们的诗作,让彭州超越了地理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君子之交”的象征。






余韵:诗城彭州的千年回响




今日的彭州,仍可循着诗句触摸历史的温度:丹景山的牡丹,依旧绽放着徐太后笔下的“脸边脂”色;小鱼洞的飞瀑,仍似李调元诗中“喷薄溅蓊茸”的激流;天彭门的险隘,还在诉说王闿运“诸物夐自绝”的登临豪情。  


162715c8x5f252bxyfb27e.jpeg


而高适与杜甫的诗篇,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从高适的宦游山水到杜甫的草堂悲欢,彭州承载的不仅是两位诗人的命运起伏,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162715rag33qslcqgz0s7s.jpeg


在这里,个人的困顿与友情的温暖、自然的壮美与文化的厚重,交织成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篇章。或许正如苏洵所言:“居斯乐,不乐不居也”——彭州之魅力,正在于它让每一个驻足的灵魂,找到了诗意栖居的可能。

162716o04zk333kb13y3hh.png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品鉴彭州 《大唐顶流在彭州,高适与杜甫的“饭票情缘”》[阅读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2 | 帖子:9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