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之城   彭州故事   湔江堰首工程治理
返回列表
查看: 3558|回复: 0

湔江堰首工程治理

[复制链接]

616

主题

86

回帖

590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04
发表于 2025-4-16 17: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54c633ac52f2d8bff6e486a571495e80.gif



旧堰首变迁频繁
6a2bb4224a95c2ef9722aede5fbc320e.png
湔江堰首,唐王勃《夫子庙碑》称“双川”;唐邓衮《父老望雪楼铭》直称“光、涵二水”;北宋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彭州《镇国寺新修塔记》载“江析二派”。都言湔堰曾分河口为二:西是涵水,即今新润河;东是光水,包括“东流入什邡县慈母山界”的鸭子河和东流入广汉界的濛水河。尔后按方位称东、西两河口。民国时期,因堰首工程多次被冲毁,堰口位置、工程设施、河口的分并,屡有变化。堰首分水工程,每年冬春岁修,限于平梁上下300米左右。后曾有过大修。民国25年冬,成立治湔委员会,罗远猷县长自兼主任委员,省水利局派工程师雷彬、施建臣等来湔勘测设计,对平梁石、鱼嘴等加以改善,并作引水渠、泄洪槽、滚水坝;在陡石梯处作拦沙坝。动员民工3000多人,于次年2月兴工,历时3月完成。因系木石结构,抗洪能力弱,除拦沙坝外,当年大部工程被冲毁。民国26年夏秋,山洪暴发,涨水7次,堰首工程被毁,湔江流域各县粮田受灾10余万亩。民国27年,平梁下移280米。河口分流仍按成规,分5河进水,即: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新润河、新清河。其中马牧河为主要排洪河道之一。濛阳河改在马牧河分水。此工程当年被冲毁。为了彻底根治湔江,罗远猷又商请省水利局派专家来彭县勘测,并赴湔江流域各县详细测量。民国27年至民国29年,完成了湔江治理计划和各项图表,贷款获得批准。民国30年冬准备兴工,不料时值抗战紧张,人力、物力、财力均不够分配,遂告终止。民国34年8月,刘度接任彭县县长后,多次请求上级主办整修湔江堰。经获准,民国35年2月28日在彭县堋口乡(关口)文翁祠,刘度召集六县县政府、水利会、参议会开会,决议整治范围与程序,以及相关经费分担、借贷等具体事项。但因物价上涨,法币贬值,所拟预算,凡经三变,都不适用。 民国28年,又将湔江河口分水鱼嘴下移到出山口,并于鱼嘴东侧沿牛心山脚深泓内缘建滚水坝,长108米,顶高超过平梁0.9米,以满足春灌拦水之需。沿用五河口划分,又改为:鸭石河、马牧河、濛阳河、新润河、新清河。这是湔堰枢纽工程把灌溉与排洪分开设置的开始。由于当时制度腐败,工程简陋,春水埂与滚水坝曾先后被水冲毁。民国34年7月,县长冯均逸呈请省府派员勘测,整修湔江堰,未批准。同年8月16日,新县长刘度接任后,多次请求上级派员主办水利工作,又经省参议员县人李季伟在省参议会上一再提议,乃准予召集彭县、崇宁、广汉、什邡、新都、金堂6县县府、水利委员会和参议会开会,议决整治范围与程序,并确定有关6县按受益田亩分担方案。因物价上涨,法币贬值,所拟预算,凡经三变,都不适用,以致无法开展工作。湔堰治理方案未能实施。民国36年山洪暴发,涨水七次,堰首工程冲毁,灌区良田十余万亩遭受洪灾。民国37年,省府派工程师魏振华来彭县修建东西河分水防洪工程,有竹笼鱼嘴一座,石灰浆砌卵石分洪埂(即六合堤)一道,东西河分河平梁,左右岸干砌卵石防洪堤即护岸各一道,东西河潜坝七处。分水防洪工程修建期间遭受三次洪水,尚无损失。湔江堰岁修时将滚水坝位置再次下移至马牧河与濛阳河分水处,修建东、西河分洪鱼嘴。东河分洪平梁宽205米,泄洪量1500立方米/秒;西河分洪平梁宽134米,泄洪量1000立方米/秒。改着重解决春灌分水以息纷争为引水与排洪分设,“免灌入一河致酿成灾”。但坝体系临时性工程,仍被洪水冲毁。同年,省府派工程师在湔江堰修建东西河分水防洪工程。计作竹笼鱼嘴1座,用石灰浆砌卵石分洪埂(即六合堤)1道,东西河分洪平梁、左右岸干砌卵石防洪大堤各1道,东西河潜坝7处。但因工程质量差,被冲毁。刘度呈报实况,经省府委员会第906次会议决议:“准在繁、彭、广三县三十四年度欠谷项下,借拨二万市石用资办理。”随即,省水利局派员到关口开展测绘设计工作。次年4月21日,全面开工,7月28日告竣。从此,东、西河分洪,河床比隆减小,下游灾害相应减轻。民国38年,再次呈请省府贷款治湔,准予列入第二期美援案内办理。后因(美援)农复会即告终止,在川工作亦完全停顿,前拟计划与实测图面,竟成废纸。
22f0c8d06906074baf0320f695161fda.jpeg
新堰首排灌两利

新中国成立后,对堰首工程进行了有计划地改建,使湔江堰首枢纽工程得以实现灌、排两利。1951年,挖淘了以小石河为主的各河排洪河道,堰首分水平梁布置仍照旧。滚水坝延伸至牛心山下七佛岩处,修建宽98米的竹笼滚水坝。右端布置5河口进水平梁。鸭、石两河灌溉用水从滚水坝下跨过小石河排洪道流入。1954年,滚水坝扩宽为152米,鸭、石两河又改在滚水坝上进水,马牧河的分洪鱼嘴改在滚水坝下,灌溉用水改在濛阳河进水。1959年,废除了相沿已久的平梁分水,改为以小石河为界,建东、西河两个灌区枢纽工程。左侧滚水坝宽176米,鸭、石河从滚水坝左侧引水,灌东河灌区农田;右端新建西3河闸,再从新润河樊宾堰分水灌溉濛、白河和马牧河河系的农田。排洪以小石河为主,马牧河和濛阳河为次。1961年,新建东河隧洞和进水闸,东、西河进水的配套工程基本告竣。1966年底,又封闭了濛、白河与马牧河口,集中在小石河排洪。1967年,终于实现了湔江堰首工程“九河归一”,成为灌、排两利的综合枢纽水利工程。1972年、1978年,湔江先后两次出现洪峰达4290立方米/秒和4490立方米/秒,虽然工程有些损失,但未成灾,实现了“防洪只一线,大片保安全”,结束了湔江洪水横流、泛滥成灾的历史。1997年8月15日,山洪暴发,湔江堰首工程被冲毁。9天内抢修临时截流工程,缓解灾情。1997年、1998年分别完成第一、二期复修工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年年修,年年冲”的湔江治理难题,2022年部署实施了河道疏浚和复式河床工程建设。堰首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特别“5.12”特大地震以后,湔江堰坝前淤积严重,导致东、西河口进水困难,结合湔江水生态河道整治规划,2022年湔江堰首改造,将原来的滚水坝和冲沙闸改造为10孔拦河闸,每孔13米,并在闸坝两端分别修建东河、西河进水闸,拦河闸比原滚水坝正常挡水水位提高3.5米,有效改善东、西两河进水口的引水条件,整个闸坝按设计洪水30年一遇,校核洪水100年一遇的标准建设。
b6abe9fbdb6811f9b2d950e3ba5fdedc.jpeg
(本文作者:庄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0 | 帖子: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