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之城   彭州故事   湔江堰诗文选(下)
返回列表
查看: 3432|回复: 0

湔江堰诗文选(下)

[复制链接]

616

主题

86

回帖

590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04
发表于 2025-4-16 17: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
912106062c83cc98524fa85f699ddb5d.gif



4b33d23d09c25c58298f0e84c8a82638.svg 彭州行邑道中


李石四月少雨百草热,山中小麦皆乾枯。溪水不流牛缺饮,连耞未动妻典襦。布谷催耕鸠妇怨,早得一雨淋汝面。老夫枕书卧晚凉,农自忍饥官饱饭。
赠杨尉送湫水


李石天上妥雨水鸣渠,一龙任责固有馀。今年水来雨不集,彭民不及江中鱼。以堰致水高百尺,灵湫在渊烁红日。彭民怨龙不怨人,龙则有职谁之失。九峰仙官梅子真,豢龙有术龙不嗔。去年作堰今请湫,二者兼得苏彭民。东湖别驾但捧腹,卧听萧萧响疏竹。往来莫便轻泥涂,软脚有酒为君沽。
07107f887d2d2525338f983886f42e17.svg e09fd384aba0f38bf54990813650d90c.svg

按,录自李石《方舟集》。

李石(约1108—约1181),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十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为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为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三)。历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1175),为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其事迹见本集卷十《自叙》。


9322c1c3c557e1cde0d60a80b6435f96.jpeg
八月初四夜雷雨发蛟大水骤至,由关口而下成灾,阅日水退往勘慨然有作

沈芝林雷雨连宵发大水,八月秋成忽遭此。决田败稼没庐舍,共道山中老蛟起。水面有灯是蛟目,雨中闪闪腾青紫。关口被害为最酷,平陆成河岸迁徙。四更水来高数丈,居民数百同时死。下游到处俱报灾,波涛滚滚惊喧豗。小雨连绵犹不止,谷尽生芽吁可哀。水势稍退泥满路,桥梁冲断纷成堆。我乘箯舆急往勘,沿途一一生惊猜。昨曾祈雨今祈晴,一岁再厄嗟吾氓。本非丰年兹更歉,天公掠剩殊无情。比户愁无卒岁计,筹饷难顾屯边兵。吾闻斩蛟有子羽,杀蛟有周处。旌阳神术更称奇,慎郎面戮众目睹。我今逢蛟肆其虐,不能歼除惭守土。毋乃奉职太无状,引咎自责难分谤。犹望烟霾急扫开,涕泣请天天应谅。吁嗟乎,冬来那免寒与饥,少留几分犹可为。十日晴霁刈获毕,毋使阴雨常淋漓。

按,录自沈芝林《补蹉跎斋诗钞》。

沈芝林,字少黼,安徽芜湖人,监生。同治六年(1867)十二月任彭县知县,同治九年(1870)二月卸事调简州,同治十年(1871)二月回任,同治十一年(1872)六月卸事,调成都。著有《补蹉跎斋诗钞》。


d6052b2485cedae94980ff505e59837b.jpeg
马牧河途次


赵敦彝乱石累累断板桥,秋深水涸少兰桡。龙腥蜃臭江风紧,岸阔沙松步履劳。野店茶炉孤短锉,荒村麦饭杂邪蒿。弥天一望无乡井,芦荻萧萧起暮潮。
彭州水


赵敦彝逐日求晴不肯晴,沿江上下俑涛惊。游云衬顶天常黑,巨浪排沙地欲倾。淹杀人民齐哭甲,并灾禾黍恐呼庚。骄阳夏旱秋淫雨,愁听街头叹息声。
义犬歌


赵敦彝彭州夜半天河落,百万人家委溪壑。有妇有妇已沦亡,有犬随之任飘泊。从来狗性善浮沉,浪滚波翻犹踊跃。比到天明水更加,茫茫一望皆海若。妇泛东头狗泛西,忽偃忽仰忽击搏。狂风鼓浪鬼神号,人头倒撞枯枝掠。狗眼汪汪觑妇尸,浪簸妇尸掷复却。河伯通灵怜狗意,涌波送妇横沙漠。狗即偎尸奋爪牙,怒吼蛟龙不敢嚼。族人瞥见并垂怜,狗亦呻吟求依托。收拾妇尸引狗还,两岸芦花悲蟋蟀。

按,录自赵敦彝《问月楼诗钞》。

赵敦彝,字古尊,四川绵竹县人。咸丰中岁贡生,有《问月楼诗钞》。参见民国《绵竹县志》卷十一《选举》。与德阳李德阳芳谷、新繁史伯惇为总角之交。长年讲学于彭县,著有《问月楼诗钞》。


(本篇来自高光俊辑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0 | 帖子: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