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之城   关注彭州   “打包回去,好像请不起一顿饭似的”,面子问题何时休
返回列表
查看: 5357|回复: 0

“打包回去,好像请不起一顿饭似的”,面子问题何时休

[复制链接]

8

主题

0

回帖

326

积分

从七品:州判

积分
326
发表于 2022-1-24 14: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餐桌上留有大量剩菜;“最低消费”引得食客多点菜;不打包现象普遍存在,有人认为“如果打包回去了,好像请不起一顿饭似的”……法治日报的一篇调查报道详尽道出了餐饮浪费的现状和成因,尤其是“打包难”引人深思。
微信图片_20220124140656.jpg 餐饮浪费触目惊心,屡禁不绝。202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调研报告显示,不包括居民家庭饮食中的食物浪费,中国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大致在340亿至360亿斤。在反食品浪费法已于去年颁布施行的情况下,采取更有力措施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甚为迫切。此中道理不必赘言。而单就“打包难”而言,实有特别关注的价值。
在菜品点多的情况下,打包是最终补救法则。带回家吃掉,总算没有浪费食物。但不肯、不屑打包者多了去了,让这种补救法则失落不已。安徽省消保委发布的《2020安徽餐饮行业浪费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外出就餐者“很少”和“从不”主动打包者占65.75%。这个数据在不同的地方表现不一,或许还有更高者。“打包难”的核心问题是面子问题。点菜是门技术活,但这门技术活,往往受制于国人的面子学,因而很多时候难起作用。正如一位受访者对记者所言:朋友买单,总不能吃人家一顿饭还要打包回去;自己买单,就更不好意思了。这种“两难”心理颇有代表性。说到底,很多人还是打肿脸充胖子,先是一言不合就猛点、多点菜,而后是挥挥手不带走一片“剩菜”,努力在人前“买”一个豪爽大方的好印象。前述安徽省消保委所发报告指出,月家庭收入的高低不是导致餐饮浪费的决定因素,讲面子、爱虚荣的心理作祟和不良饮食习惯才是餐饮浪费的主要诱因,可谓一语中的。对此,在社会倡导“打包光荣”是有必要的。曾有餐厅做出不打包就予以处罚的规定,但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再说也对食客产生某种“冒犯”。相比之下,激励性的措施可能更容易带来较好效果。例如,对于打包者给予打折优惠。有些地方的法规规定,可奖励“光盘行动”消费者,那么,对于自觉打包者也可以考虑奖励。这样一来,打包者面上也有光。而当打包成了一种风气,“丢面子”的担忧自然容易消解。“打包难”的技术原因也值得关切。很多商家都备有收费的一次性打包餐具,理论上,出于多售的考虑,商家是乐见打包的。但是造成实际困窘的,却和打包后的体验有关。例如,有的人并不觉得菜价是个问题,但却对一次性打包餐具收费颇有微词,认为这种不值钱的玩意儿也要收费,商家忒小气。例如,很多人觉得拎着餐盒过市不好看,还有人会担心一次性打包餐具并不卫生。假如我们能够生产环保、精致、美观的打包餐具,推向市场,让食客携带时保持一份体面和安心;并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合作,对打包餐具给予适当补贴,最终让消费者受益,则有助于提高“打包意愿”。解决“打包难”不是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剑指餐饮浪费。而研究和解决“打包难”,为反对餐饮浪费、节约粮食提供了某些思路。实事求是地说,造成菜量过剩必须打包的原因,除了个体消费者喜好“大场面”、商务宴请喜好维持“商务宴请礼节”外,餐饮店对多点菜、多消费的鼓励甚至强制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例如“最低消费”的普遍存在。笔者某日做东,先是被某家餐饮店高昂的“最低消费”吓退,换了一家店后,点菜的工作人员不停地推销,哪怕早已超量也不管不顾。这些表现令人很不舒服。就此而言,遏制餐饮浪费是一项缠绕着食客、餐饮店、规则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工程,必须综合施策、全盘用力。曾经引来热议的“N减1”点菜法已然落寞。如何让“点餐适量”形成共识性的、可操作性的标准,依然有继续深度研究的必要。而显然,这不仅需要消费者保持“克制”,餐饮企业也当自律,法律法规更不能挂在墙上——遭人侧目的“最低消费”时隔多年卷土重来,是不是该管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2 | 帖子: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