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风掠过彭州绵延的山,吹熟了山坡上沉甸甸的花园李。在葛仙山镇花园村,何家湾农家乐的老板何大哥,正热情地帮几位游客挑选李子,“尝尝,刚摘下来的,甜得很!”游客杨女士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李子,酸甜的汁水瞬间溢满口腔:“自己从树上摘下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这里空气也好,等会儿中午就在这里尝尝农家菜,巴适!”
与此同时,敖平镇梨花坪的漓园春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里,负责人丁桂梅正和社员们一起检查梨园里陆续成熟的“六月脆”。“‘六月脆’这个品种,皮薄肉细、汁多化渣,现在陆续成熟了,来采摘的游客多起来了。”丁桂梅介绍道,“以前果子熟了,操心销路和价格,现在搞起了采摘节,游客自己摘,新鲜看得见,体验感也强,梨子根本不愁卖。”
在彭州,果园的价值正在被赋予新的内涵,游客们在葛仙山镇、敖平镇等水果主产区除了亲手采摘鲜果之外,还能在果园旁的工坊里,将丰收的喜悦转化为一瓶瓶手工熬制的梨膏、一罐罐精心酿造的果酒和结合手工艺制作的“水果钩针”等文创产品。“我们希望通过延伸产业链,让游客的‘彭州记忆’更丰富、更甜蜜。”葛仙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除此之外,果园的魅力更在于它点燃了乡村的活力,成为节庆活动的天然舞台。今夏,彭州以“果”为媒,创新“水果+”的相关融合产业链。葛仙山镇精心策划了“最美仙山·果香四溢”水果采摘季活动,并陆续推出“熙玉有梨·仙山有约”“荷塘探秘·荧光寻梦”等主题亲子活动,联动商家开发亲子研学路线,上半年游客量已达150万人次。
敖平镇则盛大开启“第十一届西瓜文化旅游季”,创新推出“全城西瓜藏匿计划”,活动期间西瓜采摘赛、亲子钓虾、风筝手作、瓜田夜市“西瓜音乐主题夜”轮番上演,通过全平台传播吸引了大量客流。敖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活动是引流的‘金钥匙’,核心在于把单一的采摘,变成融合本地文化、生态和趣味的深度体验,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这股由果园生发的活力,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不断扩散,果园周边的业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丰富起来。葛仙山镇何家湾农家乐的何大哥深有体会:“采摘季一到,我这农家乐的生意也跟着旺起来!游客摘完果子,都喜欢来我这尝尝跑山鸡,水果不仅留住了客人,还增加了我们的收入。”在敖平镇梨花坪周边,特色农家乐、亲子研学小课堂,以及依托合作社开设的梨膏糖体验店,正与果园紧密联动,形成“采摘鲜果——品尝风味——制作体验——休闲游玩”的链条,把游客的消费热情留在彭州的乡村里。
当一颗颗李子、一树树梨成为文旅融合的载体,其效应已从果园延伸至彭州全域文旅协同发展的广阔天地。在拥有独特地质奇观和道教文化底蕴的葛仙山镇,游客在采摘之余,可以探秘地质公园、感受千年文脉。而在敖平镇,国家级文保——北宋正觉寺白塔与独具特色的民俗艺术“梨花龙”和隋唐摩崖石刻交相辉映,为果旅体验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色。“水果是吸引游客的‘敲门砖’,而彭州各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才是文旅融合的灵魂所在。只有将这些文化基因植入体验,才能打造出彭州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彭州的“果香地图”覆盖全域,天彭街道的雷音葡萄酸甜可口、隆丰街道的猕猴桃营养丰富、九尺镇的蓝莓颗颗饱满、濛阳街道的番茄一口爆汁……这些散布在各镇(街道)的特色水果基地,正被精心设计的采摘线路串联,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秋制膏、冬品宴”的全季果旅生态链。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彭妹妹:“我们正积极构建‘一果引领、多果绽放、全域协同’的四季果旅融合新格局,让彭州月月有鲜果,四季皆可游,让果园经济真正成为驱动乡村振兴、促进文旅繁荣的重要引擎。”
从葛仙山镇李子的清香,到敖平镇梨子的甘甜,在彭州大地上,水果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果园变身成景区、农事升华为体验、果实转化为商品,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